实验室骨干成员在2022“城市之星”上海城市治理青年人才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9日 10:33

3月22日,由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主办的2022“城市之星”上海城市治理青年人才创新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城建大厦成功举办。经过评审,上海交通大学荣获本次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上海市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重点实验室韩婵娟副教授荣获创新大赛总决赛银奖。本次大赛共设置绿色建筑、智能交通、数智水务、品质绿容、智慧执法、城市更新、低碳新城、数字孪生8个分赛道。船建学院共有4名教师参赛,其中胡建辉副教授荣获大赛“绿色建筑”赛道二等奖潘越助理教授荣获大赛“数字孪生”赛道三等奖张志鹏助理教授荣获“智能交通”赛道优胜奖

在总决赛现场,韩婵娟副教授做了题为“‘双碳’目标下新型低碳能源桩节能减碳技术”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新型低碳建筑技术——能源桩,通过将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在建筑桩基内获取地热能,从而满足建筑承载和供暖制冷的双重功能,低碳能源桩技术将从建筑运维和建材制造两个维度“双管齐下”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发展路径。

2022“城市之星”上海城市治理青年人才创新大赛由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主办,具体由建设交通系统各委局及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承办。创新大赛以“贯彻二十大·共创新治理·同向新未来”为主题,聚焦上海人民城市建设、超大城市治理和城市软实力提升等目标任务。自2022年10月大赛启动以来,总计有来自城市治理各相关领域的609名青年人才报名参赛,经过各分赛道初赛、复赛、决赛等一系列比赛选拔,共有80名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分获各分赛道一、二、三等奖。最终,大赛组委会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则,遴选了16名各分赛道名列前茅的获奖青年参加总决赛角逐。

据悉,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将凝聚发挥系统及行业各单位优势、资源和力量,把“城市之星”上海城市治理青年人才创新大赛打造成一项行业青年人才选拔培养的特色品牌活动,将赛事选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持续发现和培养城市治理青年英才,不断挖掘和储备城市治理创新项目,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新成就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获奖教师介绍



韩婵娟,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天津大学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先后获得本、硕、博学位,曾在美国印第安纳水文地质研究中心任职。长期从事能源地下结构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拟通过学科交叉实现“材料-能源地下结构-建筑”的多维度低碳建筑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已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入选上海市“扬帆人才计划”,获美国NSF Early Career Geotech Faculty Fellowship等,任ASCE EGSC委员会委员等。

胡建辉,日本JSPS FELLOW,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光伏公共建筑。主持日本学术振兴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日合作交流等国内外科研项目。被遴选为CECS城市更新专委会委员、 CRES 太阳能建筑专委会委员,参与国内行业标准《光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等。获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德国建筑膜结构协会AMA-IDEAS奖等。

潘越,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致力于人工智能应用于土木工程管理的理论发展、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研究方向包括工程信息化、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运维、数据挖掘及数字孪生等。主要围绕复杂不确定大型地下工程风险管控,创新基于海量工程大数据挖掘的工程风险在线预测、综合评估与智能决策方法。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启明星项目(扬帆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已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4篇。

张志鹏,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安全和基础设施运维研究,拟融合多源异构数据、智能算法实现交通安全保障和运维高效可靠。已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科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入选上海市“扬帆人才计划”、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铁路工程协会信号系统委员会委员等。曾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 | 上海市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 

数字化运维重点实验室